如果说国内调节阀的设计水平、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是实际的,但是如果说有十分大的差距,就不一定符合实际了。那么,为什么国内调节阀的使用效果和时间远不及引进产品呢?
只要比较一下我国的调节阀计算选型表与国外计算选型表,不难发现,我们的内容太简单。如美国仪表学会标准格式所列内容49个序号,我国表格不到20个序号,不少内容都没有纳入,必然选型不当、不全面,造成“先天不足”;再就是国内调节阀标准化程度太高,以一变应万变,而不是“对症下药”,予以不同对待。
仅以阀的泄漏为例,用户反映较强烈。它不仅涉及结构的选定。还涉及不平衡力计算。谁来细致的考虑呢?
没有。既然没有,必然造成关不死、打不开、泄漏大、密封的可靠性差(开始可以,用不到多久就不行了)等使用问题。要解决它,就必须细致的考虑,它包括:
(1)根据阀门的关闭压差,计算不平衡力,以确定阀结构和执行机构大小,首先保证关死需要的足够的输出力。
(2)确定最佳流向以利于密封。
(3)阀的结构考虑,对大压差、大口径阀(如DN100的阀,△P=20MPa,其不平衡推力高达Ft=0.25π×102×20=15.7t),对结构的细致考虑十分重要,包括力平衡和耐汽蚀、冲蚀的考虑。
(4)不干净介质、结垢结巴介质的防堵性能的考虑,堵住了、卡住了,又怎能密封?
(5)对强腐蚀介质,节流件的耐腐蚀性能考虑,而且必然可靠,不少阀运行不久泄漏就超标,原因就在节流件被腐蚀。
(6)对密封型式的考虑。
a.硬密封还是软密封;
b.是否需要堆焊耐磨合金,提高可靠性;
c.软密封型式及软密封材质。
(7)泄漏等级、试验方法、试验压差、验收方法等等。
由此可见,粗糙的考虑,必然获得粗糙的使用效果:大部份一般产品可以,所以,稍有考虑欠当和特殊场合,阀肯定用不好。归纳起来,国内调节阀应用的主要问题是:计算、选型不全面,造成“先天不足”;生产厂家的产品太单一,不能满足各种需求。
解决的办法是:首先把握质量的第一关(也是生产厂不重视的一关)签订合同关,审查所选阀真正能有效的满足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,克服“先天不足”;其次是生产厂生产的各种产品,尤其是特殊产品、变型产品以适应特殊场合的需求。要做到这两点,无论选型人员和阀门生产厂家都必须精通调节阀的应用。